更新时间:2024-07-22 20:25

品(拼音:pǐn)是汉语一级通用汉字(常用字)。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,古字形从三口,表示众多。品的本义即众多,引申指事物的类别和等级,即事物在质量上的优劣之分,由此再引申指人的道德修养即人品的不同。品引申作动词时,指辨别高下,分出等级,又特指品尝,如品茶。另外品还转指东西,即物品、物件。

文字源流

会意字。品字甲骨文作图1或作图5,金文亦作图2、图6两种形体。篆文作图3,选择了一口在上两口在下这样一种形体。

《说文解字》:“品,众庶也。”“众庶”即多,所含具体内容的种类及其丰富。众多是一个有高度概括性的抽象概念。古人造字时表达抽象概念的字往往取象于有形的事物,与概念形成过程中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路线相反,为表达抽象概念又返回到具体事象中来,以便借助具体事象表达抽象概念。品字的“口”指的是什么,有人认为指人口,本义是人的多数,以“口”表示人,三“口”表示人的众多。但是,当时已经有“”字来代表“众人”。众多的“众”字甲骨文就像是“日下三人形”。如果仍以人的口来指事会意,就与“众”字重复,不能准确达意了。所以品字的“口”所指的更有可能是物。口取象于古代宴、飨、祭祀时陈列的有口的可以装进食物、祭物的器皿,三口表示多,本义为种类繁多。

自然界的物质可分为动物、植物、矿物等几大类,每一类又存在不同的种,意指种类繁多的品字,扩而大之,品就泛指万物。《易·乾》:“云行雨施,品物流形。”品物,指万物。意指种类繁多的品字,更常用的是缩而小之,指事物的种类。如:品种、品类。

有种类就会有差别,有差别也就会有等级,品字因而引申为等级。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吏是有等级的,品也指官阶。《通志·职官略一》:“魏秩次多因汉制,更置九品……后魏置九品,品各置从,凡十八品。”区分事物,进行分类,自然要详加分辨,故品字又有评论、衡量的意义。品字常用于特指人的品格、品德和文艺作品的格调、风格。沈约《奏弹王源》:“人品庸陋。”这既与品字的评论、衡量的意义相关,是品字的评论意义的延伸,更是受中国古代的人物品评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。

详细释义

(表格信息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《汉语大字典》)

古籍释义

说文解字

【卷二】【品部】丕饮切(pǐn)

众庶也。从三口。凡品之属皆从品。

说文解字注

“众庶也,从三口”注:人三为众,故从三口。会意。丕飮切,七部。

广韵

丕饮切,上寑滂 ‖品声侵1部(pǐn)

品,官品。又类也,众庶也,式也,法也。二口则生讼,三口乃能品量。又姓,出何氏《姓苑》。丕饮切。一。

康熙字典

【丑集上】【口部】 品;部外笔画:6

唐韵》丕饮切。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丕锦切,并匹上声。《说文》:众庶也。《广韵》:类也。《易·乾卦》:品物流形。疏:品类之物,流布成形。

又《书·舜典》:五品不逊。疏:品为品秩,一家之内,尊卑之差,即父母兄弟子是也。

又《增韵》:物件曰品。《书·禹贡》:厥贡惟金三品。疏:郑元以为金三品者,铜三色也。《易·巽卦》:田获三品。注:一曰乾豆,二曰賔客,三曰充君之庖。《礼·礼器》:荐不美多品。

又《少仪》:问品味,曰:子亟食于某乎。疏:品味者,肴馔也。《周礼·天官·膳夫》:品尝食。注:品者,每物皆尝之,道尊者也。

又《韵会》:品格也。《礼·檀弓》:品节斯,斯之谓礼。疏:品,阶格也,节制断也。

又《玉篇》:齐也。《周语》:品其百籩。

又同也。《前汉·李寻传》:百里为品。注:孟康曰:品,同也,言百里内数度同也。

又《玉篇》:官品。《周语》:外官不过九品。注:九卿也。

又《广韵》:式也,法也。

又《广韵》:二口则生讼,三口乃能品量。

又官名。《正字通》:唐宦官曰品官。

又《广韵》:姓也。出何氏《姓苑》。《正字通》:明有品嵒。

又地名。《左传·文十六年》:楚予乘馹,会师于临品。

又《前汉·西域传》:戎卢国王治卑品城。

字形书法

字形对比

书写提示

第一个“口”居上居中,第二、三个“口”分居下半格竖中线左右。三个“口”都是上宽下窄,第二个“口”略小。

书法欣赏

音韵集成

中上古音

(表格信息来源:汉典网)

韵书集成

(表格信息来源:汉典网)

方音集成

注意: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;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,仅作参考

(参考资料:《汉语方音字汇》、汉典)

免责声明
隐私政策
用户协议
目录 22
0{{catalogNumber[index]}}. {{item.title}}
{{item.title}}